用户名:密码:忘记密码

大乘禅院

日期:2011年09月30日  浏览:6046 次   字体大小:  

 

 

 

 

电话:0580-6690347

地址:玉堂街中段象王峰下

票价:2元

       大乘禅院位于玉堂街中段象王峰下,绀楼黄墙,分外醒目。原为茅篷,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慧济寺僧庆祥联络海外侨胞集资,改庵为慧济寺分支。大乘禅院前后两重,建筑面积2836.74平方米,庵宇74间。圆通殿供奉观音菩萨,左右为文殊、普贤菩萨。后为卧佛殿,殿内卧佛为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像。佛身长7.6米,右手枕耳,侧身而卧,神态安详怡然。殿正中还供奉一尊缅甸白玉卧佛像。卧佛殿楼上为千佛楼,有千佛全为优质樟木雕成。千佛楼上一楹联写得甚有情趣,联曰:“千说千谈不离超生脱死,佛经佛法无非转悟开迷。”把人之生死与佛道迷津说白了。 位于玉堂街中段的大乘禅院,就占地规模来说,堪称万博体育app庵院之冠。它的主殿——圆通宝殿里供奉的“水月观音像”可以说是在观音菩萨造像中首屈一指的精品。水月观音是三十三体观音之一,以衣饰华丽、身姿优美而著称,又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或东方维纳斯。

 

  在大乘禅院后面的卧佛殿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盘相,佛身长达9米,按照缅甸玉佛仿造,神情十分安详,代表着佛家“涅盘”的最高境界。卧佛殿的上层为千佛楼,内供奉着本山僧人善慈从缅甸请回的玉佛1000尊。整个庵堂宽敞明亮,游廊回绕,曲径通幽,每年接待数千中外信徒和游客,香火鼎盛,游人如织。

主要景观

释迦牟尼佛涅盘塑像

  

大乘庵卧佛殿中的释迦牟尼佛涅盘塑像,长7。6米,右手枕耳,侧身而卧,安详怡然。为万博体育app寺院最大一尊卧佛,原卧佛系用檀香木精雕而成,现为香泥重塑贴金。正中供奉由缅甸请来的白玉卧佛像,卧佛殿楼上为千佛楼,千尊小玉佛由善慈和从缅甸仰光龙华寺陆续请来,十年浩劫中散失殆尽,现供的千佛是1981年后用香樟木新雕。

 

  大乘禅院前后两重,建筑面积2836.74平方米,庵宇74间。圆通殿供奉观音菩萨,左右为文殊、普贤菩萨。后为卧佛殿,殿内卧佛为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像。佛身长7.6米,右手枕耳,侧身而卧,神态安详怡然。殿正中还供奉一尊缅甸白玉卧佛像。卧佛殿楼上为千佛楼,有千佛全为优质樟木雕成。

大悲禅院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目前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寺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它始建的年代,无确切文献记载,据有关史料考证当为明代创建。清初经天津守备曹斌捐献修建,康熙八年(1669)又重新修建。当时建筑规模较小,只有西院。1940年进行扩建,成今之东西两院。解放以后,经过重新修整,增修了四周山墙,建造了僧寮。十年浩劫,大悲院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开始了修复工作。

 

  现在的大悲禅院东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 、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 、弘一法师纪念堂以及讲经堂组成。西院为念佛堂、方丈室和天津市佛教协会驻所。

 

  大悲院门前数百米之内,是一条繁华的宗教文化市场。街道两旁售货摊位云集,宗教文化商品琳琅满目。大悲院外墙门前有石狮一对,门额上有赵朴初先生所书“真如觉场”四个大字。进入外墙大门,迎面即是天王殿。殿内中央供着笑面大肚的“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尊佛背后是手执宝杵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 。殿内左右两侧为“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塑像。

 

  穿过天王殿,便是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供着明代所铸古铜鎏金千佛莲座释迦牟尼像 。铜佛高5.2米,莲花座重6吨,座上有9999个小铜佛。主佛两边站立阿难、迦叶两弟子像。释迦牟尼铜像前 ,是一座1994年开光安放的玉质释迦牟尼佛造像,高1.6米 ,重888公斤,是由新加坡郑国川居士捐赠,经香港转运而来 。殿内两侧有十八罗汉坐像,高2米,神态逼真。左后屋角供“文殊菩萨”,右后屋角供“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祖像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善财童子和龙女各侍左右。

 

  大乘禅院大雄宝殿后面是大悲殿。殿内供奉泥塑千手观音像,高3.6米,表层贴金,神态庄严,姿容动人 。殿内三面墙壁绘有反映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壁画。

 

  大悲殿西侧是地藏殿,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右侧供奉本院圆寂的历代住持和尚及十方僧众觉灵等众莲位,左侧是一些居士信徒众莲位。大悲殿东侧是讲经堂,内供观世音菩萨、南天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海观音石刻像。

 

  

         大悲殿的两侧设有弘一法师纪念堂和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内悬挂着徐悲鸿早年画的弘一法师油画像的复制品,陈列着李叔同的生平传略、部分著作和手抄经文等。

 

  玄奘法师纪念堂供有复制的明代绝版的玄奘画像,并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也陈列了他的部分经书和著作。玄奘法师的6块灵骨中的一块原在大悲院中供奉 。1956年,作为中印传统友谊的象征,玄奘灵骨移供印度那烂陀寺。现在纪念堂内,还设有一个供奉玄奘顶骨的模拟塔,塔内顶骨以照片代替。

 

  大悲院于1982重新恢复佛事活动。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 。1986年正式向社会开放 ,年平均接待10万人次,每天都有国内外善男信女和游客前来朝佛观光。

 

  玄奘法师纪念堂位于大悲殿右侧,与左侧的弘一法师纪念堂正好对称 ,是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的顶骨而设置的专室。纪念堂供奉着高约2米的玄奘法师绣像,供桌上的高约1.2米的莲座金色塔,象征以往供奉玄奘法师灵骨的史实和因缘。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二十六岁时,决心去佛教圣地天竺(古印度)寻求真正的佛教经典。至摩揭陀国,入那烂陀寺,从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正月归国,受到长安“空城出观”的盛大欢迎,唐太宗又在东京洛阳亲自接见了他 。他将所获梵本经书657部献于朝廷,太宗命他在弘福寺翻译群经。经过十九年的刻苦努力,共译出佛经75部,1,338卷,1,300多万字。佛教由是渐盛,玄奘法师为中、印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沟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圆寂,谥“大遍照”,塔于长安北原 。相传黄巢义军攻破长安,玄奘墓塔毁于兵火,后将其部分灵骨辗转至南京立塔供奉。太平天国时,塔圮,后遂堙没无人能识。公元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南京中华门外建神社时修路 ,从地下发现了供奉玄奘法师顶骨的石函 。当时便被日本侵略军拿走一部分,留下来的一部分共分成五份,分别供奉在北京、天津、南京、广州和四川。天津一份于公元1954年供奉在大悲禅院。公元1956年应印度政府的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将天津大悲禅院供奉的这块顶骨送往印度,以加强中、印两国的文化及佛学的交流。

 

  玄奘法师纪念堂还展示着“玄奘法师生平业迹”、“玄奘法师西行求法路线图”、“玄奘法师译经年代表”以及“关于玄奘顶骨”等文字说明资料。同时还陈列着玄奘法师主译的部分经论与典籍,并珍存许多有关玄奘法师生平事略及其墓塔、灵骨等照片文献。

 

  弘一法师纪念堂位于大悲禅院内的大悲殿西侧偏室 。堂门前悬挂老居士龚望用鸡毫所书的汉隶“弘一法师纪念堂”金字匾额。纪念堂内正中悬挂中国著名大画家徐悲鸿先生的为弘一法师所作的油画肖像的仿制品。画像前设案,案上供奉弘一法师盘膝端坐的铜像,高约1米,神情安逸 ,满面慈祥,为弘一法师得意高足广洽法师所捐制的。弘一法师像左右悬挂楹联一副,上联是:“发心来正觉”,下联是:“忘己济群生”,两端是影印法师的手书《阿弥陀经》的前后段。

 

  纪念堂两侧悬有玻璃镜,有法师生平简介, 《华严经偈》影印件、翻照的大师玉照以及书法篆刻影印件。有展柜四个,陈列大师手书佛经、著述的影印件,另有今人所作弘一法师年谱、传记、纪念文章等书件,供瞻拜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