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图澄在后赵的传教
十六国政权中第一个著名的佛教活动家是后赵的佛图澄,后赵石氏政权以杀戮著称于世,而佛图澄却能有针对性地宣传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通过神异之术,使得石氏能够信奉并支持佛教,佛教也在国家力量的扶植下大力发展。
佛图澄(231-348),本姓帛,西域人,一说本姓湿,天竺人,实际上他很可能是西域的龟兹人。据《高僧传》记载,佛图澄来华的时间是西晋永嘉四年(310),这一年他来到洛阳,自称已有百余岁了,实际上是七十九岁。到洛阳之前,他曾到过佛教盛行的敦煌,所以《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的刘孝标注要说佛图澄“由敦煌出”了。来洛阳后,佛图澄曾想建造寺庙,但因匈奴人刘曜攻打洛阳,只能作罢,“潜泽草野,以观事变”(《佛图澄传》,《高僧传》卷一)。隐居起来,伺机行事。
两年后,石勒在葛陂(今河南省新蔡县以北)屯兵掳掠,大肆杀戮,以此为威,僧人遇害者很多,佛图澄出于对众生的同情和关怀,决心制止石勒的屠杀,以佛法感化石勒,于是他手持锡杖来到石勒的兵营前,通过石勒的一位大将郭黑略(一作郭默略)的关系见到了石勒。这个郭黑略曾从佛图澄受五戒,平时随石勒出征,据说总能预知胜负,使石勒很为惊奇,就问其故,郭黑略遂向石勒引荐佛图澄,说您石将军有神灵相助,我以前的预言,都是这位和尚所言,他就是佛图澄。石勒于是召见佛图澄,问他佛法有何灵验之处。佛图澄就施异术,他在盆里盛满水,烧香念咒,不一会儿,盆中现出青莲花,闪闪发光。据说石勒由此而信佛法。佛图澄进一步向石勒宣说佛教的因果报应之理,劝善弃恶,他指出,“王者德化洽于宇内,则四灵表瑞;政弊道消,则慧孛见于上”(同上)。如果施德政,则有祥瑞出现,反之,如果行恶道,则天空出现彗星,彗星(扫帚星)被视为不祥之兆。由于佛图澄的劝善戒杀,当时本来要受石勒屠戮的人,据说十有八九都免于一死,中原一带,无论是胡族还是汉族,信仰佛法的人顿时增多。石勒也把佛图澄视为国事参谋,凡有大事,必要征询其意见。石勒称帝后,封佛图澄为大和尚,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交给佛图澄在寺中扶养。每年的四月八日,石勒都要到寺里去浴佛。
石勒死后,其弟石虎废侄石弘自立为帝,他对佛图澄的敬重甚于石勒,称佛图澄为“国之大宝”。佛图澄同样劝石虎戒杀行善,每当石虎向他问佛法时,他都答以“不杀”。石虎以为,治国必以刑杀,佛图澄开示说,“帝王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同上)。这种劝诫,虽不为石虎所完全接受,但石虎对佛图澄还是很敬佩的,多少受到佛图澄的一些影响。
由于佛图澄的杰出传教活动和二石的支持,佛教在后赵广泛流行,但对于众多普通百姓的奉佛,石虎是有疑问的,加以众多的信徒中,各人的背景并不一样,有些奸宄之人也避于寺庙,石虎对此也有看法,他曾问佛图澄说,佛教是国家奉持的根本大法,百姓可不可以信佛?僧人应该精进,现在杂入奸宄之人,如何处置?有的官员乘机建议石虎废佛,但所持的观点却是夷夏论,认为佛是外国之神,天子不应该信佛,岂不知石虎本人也是“夷”人,他反而否定了废佛的看法,指出“佛是戎神,正所应奉”(同上)。他宣布,不论胡人汉人,凡是想出家的,都可以出家。这是中国佛教史上正式允许汉人出家的第一个官方许可令。
佛图澄的学问,大小乘兼备,从他门下走出过道安、僧朗、竺法汰等弟子,而这些人都精于大乘般若学,由此看来,佛图澄于般若学是极有造诣的。而佛图澄在西域所学,则主要是小乘,《魏书·释老志》说佛图澄在乌苌国出家,就罗汉人道,说明学的是小乘。后来到罽宾国学法,罽宾国流行的也是小乘,特别是说一切有部。他又到敦煌,敦煌流行的则是大乘般若学,他可能是在这里接触并学习的大乘佛学。
佛图澄非常注意修持,严守戒律,他“酒不窬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无欲无求”(同上)。这使得他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他一没有译经,二没有深入探讨佛教义理,但他却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在中国所收的门徒,前后达到一万人,身边常有数百人追随。他在信众中很受尊敬,“澄之所在,无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同上)。佛图澄还广造寺院,一生造寺达八百九十三所。
佛图澄之被信众所接受,所尊崇,一定程度上是他传教时所使用的神异之术对大家的征服,由此说明,汉魏以来把佛教视为一种仙术的看法,此时在许多信众中仍是存在的。